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新闻>校友活动>正文
献给蔬菜78的歌---庆祝毕业35周年
2017-02-10 09:03 南农大蔬菜78级---丁超  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文章下载]

 

 

1、难忘七八

 

一九七八,是个难忘的时光,

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气魄,

废除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从此迈上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让着中国这艘走偏航向的巨轮,

沿着小康的目标启程远航!

 

一九七八,是个难忘的时光,

北京成为全国科技大会的主会场。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让我们有志的年青一代看到了希望。

“宁长社会主义的草,

不长资本主义的苗,

已经成为野心家的妄想;

“读书无用论”的谬论遭到抛弃,

十年禁锢的心情得到释放!

必须用知识重新武装人们,

让白卷先生不再有市场。

 

一九七八,是个难忘的时光,

记得这年夏天,大家翘首以盼,

满怀着对上大学的梦想。

不论是从再教育的广阔天地,

还是在车间工厂,

囊括了工、农、兵、学、商,

怀着同样的激情,

怀着同样的志向。

“老少两代”的特殊的人群,

共同走进梦寐以求的考场。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的名单都在榜上。

一张录取通知书,

让素不相识的34个人成为同窗。

从此大家在蔬菜78共聚一堂。

 

2、青山之恋

 

青山幽幽,绿水荡漾;

青山,是美好的化身,

青山,是生态的期望;

莫让浮云遮住眼,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些美丽的诗句多么让人向往!

如今的青山又有了新的含义,

这里成为我们人生转折的地方。

第一次由泥腿子成为大学生,

第一次从田头走进高校的课堂,

只觉得山欢水笑,一切都如此新鲜,

只觉得天高地阔,一切都如此宽广!

 

虽然这里还有文革的痕迹,

虽然这里还是穷乡僻壤;

背着行李来到这里,

心中却有着如此强烈的愿望。

青山,我向您报到!

您可听得出我已非青春时光?

而立年代才来到您的门下呵,

我怀揣着七分的喜悦三分的惆怅!

我本该十年前就到来的呵,

却在十年后的今天才姗姗来到……

失去了的,永远失去了,

迟到的,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第一回扑进青山的怀抱呵,

我禁不住心潮起伏卷波浪!

我不是晚年中举的范进,

无需丧失理智,欣喜若狂,

我是新长征唤起的“后来者”呵,

科学之春,让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

挪一挪背包呵,沉甸甸

那是历史积压的重担挑在肩上;

摸一摸胸膛呵,热乎乎

那是心上装着人民殷切的期望!

 

哦,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在青山里燃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学友、我的兄长……

无不在青山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哦,我的歌声、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青山里长出翅膀!

哦,我的祖国、我的故乡……

好像都是在青山里炼成纯钢!

啊,青山,

我要为您歌唱;

新长征从青山脚下始航,

当年青山培育的幼苗已遍布四面八方!

 

 

3、南农生活

 

打开记忆的闸门,

当年温馨的校园令人神往。

一个个奋发向上的身姿,

一张张稚嫰可爱的面厐,

浮现在脑海中令我难忘。

到处书声朗朗,

到处鸟语花香。

课堂上的争论,

球场上的疯狂,

宿舍里的欢笑,

班会中的歌唱。

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

多么值得让人回想。

 

离开您已经三十五年了,

我的母校啊 
对您我有过无数次的怀想, 
也曾多次重回您的身旁,

也曾参加农业局长岗位培训的学堂。 
即使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模样,
但我对母校的情意却愈加激荡。

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壮苗,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栋梁;

是您给了我们绽放青春的美丽春天,

是您给了我们翱翔天空的丰实翅膀;

是您给了我们明辨是非的知识慧眼,

是您给了我们披荆斩棘的巨大力量。

作为母校的学子,

千言万语都化作催人奋斗的力量,

愿我们的奋斗,

能为您添新增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

是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恩师的谆谆教晦,

是和我们患难与共母校的撫育与滋养。

艰难困苦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它让我们学会了坚强。

正是这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我们有了崇高的志向。

因为我们的心中已经铭刻着母校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

 

四年前,一群无知的青年,充满神往;

四年后,一群成熟的青年,血气方刚。

校园的绿荫记住了我们读书的声响,

校园的菜园留下了我们丰收的芬芳

校园的小道刻下了我们匆匆的脚印

校园的操场永驻下我们矫健的形象。

在母校的四年塑造中,

永不言败是我们的品质,

助人为乐是我们的风尚,

刚正不阿是我们的性格,

好学上进是我们终生追求的方向

母校的校训支撑起我们做人的脊梁。

让我们的青春永远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4、师生情谊

 

三十五年风风雨雨,

三十五个岁岁年年。

是的,我早已远离母校,

但我的心一直与老师、同学紧密相连。
在与老师握手的一刹那,
在和同学拥抱的一瞬间。
我找回了老师当年的风采,
我看到了同学往日的华年。


老师的一枝粉笔,
描画出我们探索蔬菜的生命线。
教室的三尺讲台,

让我感觉和世界相连。

困惑时,是您谆谆教导让我是非明辨,

失败时,是您鼓舞信心让我坚定信念,

摔倒时,是您伸出双手让我站稳脚跟,

成功时,是您报以掌声让我继续向前。

四年时光,让我从青年到壮年,

四年磨炼,让我敢于克服一切艰险,

四年苦学,让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四年奋斗,让我学会面对困难万千!

 

象破土而出的幼苗,
象振翼欲飞的春燕。
我们在校园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搏击云天。
在母校,
我学会生活也学会劳动。
跟老师,
我学会做人更学会理论联系实践。

母校让我铭记:

我们的成份是学生,  
我们的起点是校园。

老师是我们的楷模,

永不言败是我们的坚定的信念。

 

感谢同我们朝夕相处的刘凤生、凌丽娟。贾翠芳老师,

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

您们那温暖的话语让我继续向前,

当我遇到挫折时

您们谆谆教诲让我把力量增添。

忘不了和蔼可亲的曹寿椿、李鸿渐老师,

您们虽然是全国蔬菜行业的泰斗,

但你们始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您们严谨的科研的精神至今仍然鼓舞我们,

敢于攀登蔬菜科技的顶尖。

时常想起知识渊博的李式军、吴志行、刘惠吉老师,

您们把蔬菜专业课教得活泼新鲜,

点燃我们追求知识的烈焰,

您们那一丝不苟的教学显得多么老练,

至今还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永远忘不了汪隆植、王薛修、庄仲连、侯喜林老师,

您们带领我们实习转战大江南北,

您们更像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

您们那身先士卒的风范鼓舞我们必胜的信念。

 

名师出高徒,团队育圣贤。

从蔬菜78走来的同学个个争先,

教育家刘卫东、奚国泉的崇高风范,

企业家杨兴德、胡传银、张晓鹏的创业艰辛;

育种家徐裕生、吴俊平徐月发的为农服务,

食品家顾振新、汪志君、濮冶民的精彩讲演……

这些都与在母校打下的扎实功底紧密相连。

甘为人梯、共塑心灵,

团结协作,师生共勉。

我们共同拼搏过,挑战过,

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

 

5、菜香万里

 

三十五年,沧海桑田。

当年我们是唯一只收一个班的专业,

蔬菜78也是学院最少的小弟弟。

时至今日,农业巨变。

蔬菜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

蔬菜面积已经扩大到3亿亩,

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超过六千万亩,

销售量达到全球的半壁江山。

蔬菜同其它农作物已经齐步并肩。

蔬菜已成为江苏省农业的第一产业,

总产值和人平纯收入突破双千(亿)。

淮安的大棚徐州的蒜,

苏州的茭白、莲藕出水鲜;

扬州的青菜南通的豆

难忘那南京、常州的科技园。

稳粮缩棉扩蔬菜,

农业结构在我们手里被改变。

这些凝聚同学们的多少心血,

大家都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中坚。

 

张真和是农业部蔬菜首席专家,

汤勇是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

你们负责全国蔬菜产销两条线,

为全国蔬菜产业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周丽丽、汤辉仙、戴松籽、王炳天,

你们远赴重洋深造并学有所成,

出类拔萃成为各自领域上的顶尖。

何清林、姚志成、赵永年,

你们都站在发展蔬菜产业的最前沿。

高俭德、赵德万、徐彦,

你们是蔬菜科技战线上的精英。

朱荣宝、童连芳、蒋宁义,

你们始终心系人民群众,

成为大家爱戴的公务员。

 

三十五年,忆师恩,恩重如山;
三十五年,品学情,情味甘甜。

三十五年,曾经年轻,青丝霜染;

三十五年,挥手之间,我们深情依然。
没有距离的阻隔,没有地位的高低;
没有贫富的差别,没有久违的疏远;
我们永远是“同学”,

我们无愧于见证我们友情的紫金山。

 

6、献身“三农”

 

如果说我们蔬菜班是南农的小弟弟,

那么毕业后我是到最基层工作的小弟弟,

因为我是全班唯一分配到市以下的县。

作为农民最普通的一员,
我感受了农民的生活的辛艰,

九年插队农村的磨炼,

让我同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身传言教地指导菜农科学种田;

全县高效农业、蔬菜生产落在我的双肩。

让特色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规模化,

成为广大农村干群的行动诺言。

终于形成南药北蒜中蔬菜的格局,

高效农业发展受到农业部的加勉。

“中国蒜薹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

“中国药材之乡”,“中国果菜十强县”,

“中国大蒜产业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都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实现。

 

“三农”这一曾被忽略的主题,
在科学发展的阳光下,
慎重的列入共和国的重要议题。
“新农村建设”这一宏篇巨著,
既是讲述大家熟知的沧海桑田,
又是见证科技兴农的巨变。

我积极参加江苏“农家书香”工程,

并成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的一名主编。

从二00六年开始就投身到丛书整理工作,

并亲自撰写编著了蔬菜技术书籍20多本,

全部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怎样种菜多赚钱”连续15次印刷,

  发行全国各新华书店。

 “灾后作物生产自救路路通”,

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系列丛书……

这些书籍最多的是在农村书屋中出现。

以此作为我向毕业三十五周年献礼,

也是自己发挥余力为农民作出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