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大四学生,现任南京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一名普通的本科生到一个农业科技公司的创始人,90后张轩大跨度的身份转变着实赢得了周围同学的敬佩与艳羡。但创业路上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娇艳美丽的花朵总离不开不懈的坚持与愈挫愈勇的决心。
关注民生热点,创业萌芽源于勤思
张轩童年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农村,怀着对“三农”的热爱,他通过自己发奋努力,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这所全国知名的农业学府。在大学里,他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投入公益事业,曾担任校大学生通讯社新闻部部长、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投身实践的步履遍布节能环保、食品安全、农村金融等各个社会公益领域。
大一时,作为中国青年报从全国大学生中选拔的“节能大使”,他参加了第五届HONDA节能大赛报道,身体力行宣扬节能减排;作为在苏北农村首先推行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大学生代表,他参加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社区支持农业代表大会,与全世界公益人士一起探讨解决食品安全途径;作为农民贷款风险的关注者,他奔走在农民资金互助社挤兑现场的最前线,倾听最底层百姓的声音……丰富的足迹融合深刻的思考,汇成一股股炽热的思想激流:《“探索号”节能起航》、《关于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社政策分析》、等文章先后发表,《中国青年报》、《中国科技博览》、《扬子晚报》等这些国内一流报刊杂志上留下了张轩对于社会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思考的痕迹。
不知从何时开始,“毒豇豆”、“毒大米”、“避孕药黄瓜”、 “催熟香蕉”等农产品安全事件成为张轩的心头之痛,这也促使他积极参与农产品源头生产的调研。张轩在一万字的《江苏省射阳县农村生产调查现状》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农民还是用良心种菜的,新闻媒体的一些错杀使得城市消费者对农业生产者的信任度急剧降低。于是,如何重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把倡导的理念化为一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成为张轩日夜思索的问题。
致力知识创业,成果斐然硕果盈枝
一次偶然的见闻,信息工业领域的“追溯”概念似一股灵感风暴,点燃了张轩全身的兴奋点:“能否把追溯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监控领域,实现消费者把目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追溯呢?”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与南京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中心几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老师们认为市场上虽然有许多农产品追溯软件,但是技术成熟的并不是太多,尤其是一些面向蔬菜的细分市场,因此鼓励他组建团队先行先试。虽然张轩的专业方向是经济管理,但中学时期的他对信息技术有着近似痴迷的热爱,梦想着有朝一日用技术研发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于是一个致力于农产品安全软件研发的“金麦云”创意工作室在他率领下正式组建。
研发初期困难重重,南京夏天38度的燥热晕眩了团队前行的道路。知识结构的断层加上经验的欠缺使得开发进度一度中止,团队成员士气跌入冰点,甚至连张轩最好的兄弟也离开了团队。但是作为精神领袖的张轩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现在的迷茫源自于专业知识积累的薄弱和灵活变通能力的不足。为了攻克难关,他在实验室暗黄的灯光下通宵达旦地阅读大量技术研发报告。当别人在享受愉快的周末时,他在农场里忙碌地采集数据;当别人放假回家,他却依然留在指导老师身旁,如饥似渴汲取着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大半年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下,团队的第一款面向出口蔬菜追溯软件在常州一农场成功上线,随后他们又对系统进行了云技术框架集成化部署,实际运行效果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就在别人以为他们可以举起香槟欢庆成功的时候,张轩又蹦紧了神经投入到商业企划团队的组建。为了能让团队的项目获得风险投资商的关注,张轩像一个荷枪实弹的冲锋战士,白天率领市场调研团队深入到南京每一个目标客户,晚上带领财务团队制作财务报表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有时灵感突显欢欣鼓舞一跃而起,有时意见不合怒目圆瞪激烈争吵。张轩第一次以一个CEO的视角宏观思考项目未来商业运作,一张锦绣的商业蓝图在他脑中徐徐展开。
经过严格的书面审稿,金麦云创业团队的商业计划书获得第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创业计划竞技大赛银奖,并在之后的时间里陆续获得“领航杯”江苏省数字作品竞技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团队参加了2012“英特尔-清华夏令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在伯克利全球创业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突围悬崖绝境,锋芒初露星火燎原
要让理想能在更高平台上实现,就得走出大学校园的安逸和祥和,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拼杀!于是张轩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让凝聚了团队无数智慧和心血的项目孵化落地,真正成为庞大的市场经济运转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然而公司的筹办亦是一个极其艰难困苦的过程,资金和场地问题首当其冲。谁来给孕育在母体中的公司输送营养和能量?当它呱呱落地之后,谁能挤出一口奶养活它?当时根据投资商的要求团队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升级研发,需要一大笔的经费开支。张轩和团队其他成员家庭条件都一般,前期的研发投入已经使他们拿出了生活费和学校支持经费,现在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团队又面临着随时随地解散的危险。
要想当老板,先当打工仔。为了解决团队的资金缺口,张轩从容摆平心态,放下姿态,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家教、发传单、送外卖、促销员、摆地摊等兼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向江苏省13个市106县科技局和风投公司一一电话或者拜访推销团队的项目,试图开拓市场寻找客户。然而这种近似于“无赖”的招商方式让他碰了不少灰,受过不少委屈。他有时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当面斥责;有时说得口干舌燥却被人置之不理;有时因为推介追溯软件产品的试用而被人当成无聊推销,通话数秒就被挂断电话……在别人眼中,张轩就像是在玩一场没有退路的疯狂游戏,沉迷其中、倾其所有。
在创业这条艰苦卓绝的道路上,最美丽的风景就绽放在向悬崖绝境再走一小步的悬空处!他的努力与“无赖”精神最终没有白费。2012年12月27日,在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签约仪式上,在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和其他省厅领导的的见证下,张轩团队与风险投资商成功签约,金麦云第一笔启动资金即刻入账!两个月后,南京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以透明农产品溯源商务平台为核心,外延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和“透明农产品”线下社区两大增值业务,为客户提供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线上商务平台和线下产品销售等软硬件服务方案。公司高管全部为在校大学生,为近三十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兼职机会。第一个月营业收入突破10万元。
结 语
一部分人信念的独舞注定是孤独的,一大群人梦想的共舞才是创业大舞台的归宿。在校时间里,金麦云团队高举“知识创业”大旗,向多达20名学生开放了公司实验室,让他们感受项目研发过程,共享开发经验。为近20支创业团队提供了创业计划书方面的指导。未来,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会提取每年营业利润的5个百分点创建“金麦云帮扶自强创业基金”,帮扶那些志在知识创业的大学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知识创业、科技创业的时代浪潮必然会在越来越多的像张轩这样的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身上拍打起自强自立的美丽浪花!